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一百一十二回:雨夜施救

關燈
第一百一十二回:雨夜施救

話鋒轉回,水師指揮僉事呂四深夜外出被鄒濰漣逮了個正著。面對神情峻嚴的鄒濰漣,呂四心中並無絲毫懼怯。他知道密信不在身邊,鄒濰連找不到罪證,奈何不了他,至多給他一個不遵營中號令的處罰。事實確是如此,軍士當著鄒提督的面,又將呂四渾身上下搜查了一遍,結果是一無所獲。鄒濰漣面無漣漪、心靜如水,他早就料到呂四會有這一手,是以他的問話避重就輕,遂了呂四的心願,責罰他一頓板子了事。

深夜荒棄的土地廟外風聲大作,濃厚的鉛雲聚攏蒼穹,空氣中時而夾雜的涼寒之氣,告訴人們暴風雨即將來臨。這時在土地廟外一個滿臉泥垢,黧黑瘦削的少年懷抱一把幹柴走進了廟內。他用火折點燃幹柴,熱情迸發的火焰驅散了他體內的寒餒。少年一邊烤著火,一邊將兩只紅薯丟進火堆。不久之後紅薯香氣撲鼻襲來,令少年食指大動垂涎欲滴。他用木棍挑出紅薯,正要享受這美味之時。忽然

響徹天際的一聲驚雷之後,瓢潑大雨驟然飛瀉下來。急雨中傳來一陣倉促雜亂的腳步聲,少年沖著廟門張望一眼,只見一個身著粗繒布袍的書生,渾身濕淋的栽倒在了門口。

少年立刻起身奔到門旁救人,他用手摸了摸書生的額頭,滾燙猶勝炭火。他料想此人必是因為腹中饑餓,加之在風雨中疾行,寒邪之氣侵體導致內熱無法發洩,

是以高燒不退。少年將書生負在背上,在鋪好的幹草上讓他慢慢躺下。接著他找來一只破碗,用草沫藥汁兌了一些水,給書生灌服下去。

書生因為高燒而神志迷離,他的口中不停地“哼哼”著,少年搖了搖頭,在袖口扯下一塊布,放在水桶裏浸泡一會兒,將它擰幹之後,敷在了書生的頭上。看著身旁這個落魄的秀才,少年一聲長嘆道:“讀書讀成了這個樣子,反倒不如我這個乞丐自在呢。”少年在這裏自言自語,書生也用昏沈的語調隨聲附和,他的口中時不時地蹦出:“子曰……子曰。”

少年撇了撇嘴,拿起熟透的紅薯大吃起來。不一會兒,紅薯就被他風卷殘雲般的吃光了。他拿起剩下的紅薯剛要放入口中,立時想起了病態秧秧的書生。少年將紅薯包好,留待書生好轉時充饑。雨夜消長淒寥,少年自覺無甚趣味,躺在書生的對面酣然入夢了。

一夜無話,第二天雨住天晴,一輪晨陽毫不吝惜的將萬道金光拋灑在二人的身上。少年揉了揉惺忪睡眼,卻發現身邊的那個書生不見了。他連忙站起身來找尋,

原來那個書生並未離開,而是在餘燃未燼的柴火旁吃著紅薯。

少年直奔他而去,叉腰沖他嚷道:“餵,你這個人怎麽一點規矩也不懂,別人的東西怎麽不問自取?這跟小偷有沒有區別?”

面對少年的責問,書生塵灰一樣的臉,因為羞愧而紅脹起來。他擡頭看了一眼少年,將手中的紅薯慢慢地放了下來。少年看到他的窘態輕笑一聲,對他說道:“你大病初愈,需要吃些食物補充體力,我是和你逗著玩的,這個紅薯就是特意留給你的。”

書生向他報之一笑,少年亦向他展顏。少年的笑聲清脆猶如銀鈴,一排碎玉銀牙齊整光潔。書生覺得眼前的這位少年舉止神態有些奇怪,但是他卻找不出異樣的所在。

吃過紅薯之後,書生頹靡神情一掃而光,臉上又恢覆奕奕神采,他開始和少年侃侃而談起來。從書生的話語得知,他是準備赴京參加殿試的,只因囊中羞澀,又加之饑寒交迫,一時急火攻心,這才摔倒了在門外。書生說完之後,抑止不住內心的悲苦,不免長籲短嘆起來。

卻在此時一名員外恰好從廟門經過,聽到書生的惆悵之音,趨步走了進來。

在問明了書生的愁苦後,員外從布囊中拿出二十兩銀子將它遞給了書生。

面對員外雪中送炭的義舉,書生卻婉言謝絕,這令員外大感意外。書生拱手向員外施了一禮,神情正色地告訴員外:“人窮但不能志短,您的慨然施贈,在下不能接受。”

員外聽了連連稱讚,他告訴書生,自己不會平白無故地施恩於他,他的要求是讓書生科場奪魁高中狀元,為社稷黎民獻策出力。員外的勉勵讓書生渾身充滿了力量,他用堅定的語氣向員外保證,此番入京赴考必當竭盡全力金榜題名。

員外捋著長須輕笑數聲,又緩步向外走去。臨到廟門,員外又叮囑了一句:“後生,他日蟾宮折桂,不要忘記今天的誓言。”說罷,員外邁著輕柔的腳步飄然而去,書生追出廟外,卻不見員外所蹤。

他倚著門又嘆息起來,少年見他愁雲滿面,走上前來不解地問:“現在入京的盤纏有了,再也不必風餐露宿了,你心中還有什麽愁苦的事情?”書生告訴少年,受人點滴之恩,當以湧泉相報。只是他還未及細問恩公的姓名,教他以後如何圖報?

少年聽了他的話,忍不住抿嘴微笑。他告訴書生,方才慷慨解囊救人危難的不是別人,正是本地鼎鼎有名的趙員外。書生聞聽恍然大悟,他想對趙員外多一些了解,是以懇請少年講述了一些關於他的事跡。

有人願意聆聽自己的講話,少年喜不自勝。他告訴書生,趙員外祖上世代經商,家中柴米如山、金銀滿缽。平日樂善好施,周濟百姓。在遇到災荒之年,他還打開米倉放賑濟民。

聽了少年的講述,書生的心中對趙員外多了一分敬佩之情。他也斬釘截鐵發誓,倘若自己果真平步青雲,一定要像趙員外一樣心系黎民。少年拍手稱讚,二人傾心相交,不知不覺間已然是日上三竿,書生也要起身告辭赴京應考。臨別之際,書生分給少年十兩銀子,叫他不要再沿街乞討受人白眼。然而少年亦是深明大義,

他拒不接受書生的贈銀,只是囑咐他此去全心應付考試,真有出人頭地的時候,不要忘記這個小叫化子就行。

書生點了點頭,向少年拜辭而別。待他即將轉身出門之際,少年一把拉住他的手,書生只感到他的手纖柔滑嫩,宛若凝脂一般。他心神蕩漾,怦怦然猶如撞鹿。短暫的心意煩亂稍縱而逝,書生詢問少年將他喚回來所為何事?

少年引著他來到了土地神像前,對他說道:“你在土地公公的廟宇寄宿了一夜,

使你身體得以痊愈,如今你在臨別遠行之際,怎麽也要向他老人家表達一下謝意呀。”

書生認為十分有理,遂畢恭畢敬地向土地神磕頭謝禮。少年趁機繞到神像的後面朝著書生抿嘴微笑。書生拜祭完畢,回身找尋少年,哪裏有他的蹤影?只聽格格的幾聲輕笑自神像後傳來,書生將頑皮胡鬧的少年喚了出來。少年見青石板光滑圓潤,正好可以用來安枕,他俯身去搬挪青石,終因為自己身嬌力弱,青石依然紋絲不動。

書生讓少年閃到一邊,他雙臂卯足氣力將青石搬了出來。這時他發現青石下面露出一角絲絹,他懷著好奇之心,將絲絹拽了出來。看到書信的內容後,書生癡怔怔地呆立在原地,好像被攝了三魂七魄一樣。

少年看到他凝滯的眼神,以為他撞了邪,拼命地推搡著他。過了半晌,書生才從失魂落魄中緩過神來。他緊張兮兮地告訴少年,這個土地廟不能再呆了,你要另尋安身落腳之地。

書生的話讓少年十分費解,他不知何以看見了一封信,就能讓自己到了落荒而逃的地步。書生深吸一口氣,稍稍平覆了一下緊張的心緒。他告訴少年,信中談及的都是海防布設的內容,這可是軍機大事,一定軍中之人要將它透露給敵人時,有人不經意間來到了土地廟,他在驚慌失措之下,草草地將書信壓在了青石下。

聽了書生的講述,少年臉現憤怒的神情。他對書生說道:“難怪前段時間水師連遭敗績,沒想到居然有人暗通倭寇。”

書生點了點頭,他告訴少年,此事關系重大,切不可對人講起,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。少年將書生的話牢記於心,他詢問書生接下來應該怎麽辦?書生向他問及水師最近可有人員調動?

少年告訴書生,自從鄒大人上任之後,倭寇便銷聲匿跡,再也沒有聞聽他們襲擾州府的消息。書生對鄒濰漣的大名早有耳聞,他料想一定是鄒大人采取了應急補救的措施,致使內奸無法傳遞消息,以致於鋌而走險的出來與倭寇接頭。

書生握有此信,他認為找到信中之人並不難。字跡就是這個人留下的線索,

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。設計找出寫信人,將他的通敵罪行公之於眾。書生覺得自己在動身之前,有必要拜會一下水師提督鄒大人了。至於如何見面而不引人懷疑,確令他感到勞心傷神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